特约记者杨鹏程
本报讯 “抬头、挺胸……”2月13日晚八时,安陆环亚舍宾女子健身俱乐部内,来自迎春社区的季彩霞女士正在和姐妹们一起学习一支新编的扇子舞。在这儿学跳舞已经两年多的她说:“这里的艺术学习氛围很浓,很多邻居都喜欢到这儿来学跳舞。”
像季女士这样过着充实文化生活的市民在城区可不在少数,安陆乡村亦如此。在王义贞镇文化站,每当傍晚时刻,周边居民都喜欢聚在这里打篮球、唱歌、跳舞、健身……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乐子。这个建于2004年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是省体育局表彰的“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和省文化厅表彰的“公共文化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投资120万元,建有文化长廊、篮球场、演艺场、健身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图书室内各类藏书2万余册。
为了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安陆把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阵地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目标管理,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文化权益全民共享,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如今,城区居民出门步行最多15分钟,农村百姓骑车最多半小时,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服务设施。
“文化站的炉子烧起来,活动搞起来,通过文化站也能更好地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出去。”王义贞镇文化站站长曾祥甫说,群众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热情高了,精神面貌好了,矛盾纠纷减少了。
近年来,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向部门争取共建资金,向社会吸纳援助资金,安陆共筹资3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110多个,村级图书室42个,农村书屋280多家,发展文化科技中心180多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