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招聘 | 房产 | 生活 | 车辆 | 二手 | 黄页 |
新闻 | 楼盘 | 图片 | 交友 | 联盟 | 分类 | 留言 |
简历 | 同学 | 装修 | 寻人 | 银行 | 安陆 | 阅读 |
租车 | 培训 | 火车 | 酒店 | 公交 | Q群 | 快递 |
当前位置:首页 > 安陆新闻 > |
“四笔账”鼓起农民钱囊 ——破解安陆农民的增收致富密码 |
孝感日报 2012-3-7 |
特约记者杨鹏程 解读安陆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62元,比上年增加1082元,增长18.4%,是2006年的2.1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6.2%,增长之快、增幅之大处于全省领先。而农民朋友的账本则印证了这些数据。 巡店镇甘聂村马铃薯种植户聂汉华:挺直了腰板种地,年收入3.2万元。 立春过后,安陆市巡店镇甘聂村的农民频繁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着翻地、平地,为今年的马铃薯生产做准备。那么,是什么让他们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如此高涨? “我们村与湖北张高宗薯业签约,在保证每公斤不低于1元的情况下,种植马铃薯1000亩,每亩可产4000公斤,产值4000元。”村民聂汉华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吃了“订单农业”这颗“定心丸”,去年他家种植4亩马铃薯收入16000元,2亩水稻收入2800元,猪卖了4000元,秋季农闲时进城务工又赚回9000元,这样算下来,他家去年收入31800元。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安陆把大力扶植“农”字头企业作为发展订单农业的战略措施来抓,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及粮食部门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让农民挺直了腰板种地。湖北禾丰米业公司是该市最大的粮食企业,企业通过承诺“五包”(即:包种子、包品质、包技术、包价格、包收购),与全市5.93万农民签订了20余万亩优质稻合同,这就等于让近6万农民成为“编外工人”。 目前,安陆订单农业的种养、加工面积达35万亩,形成了六大优势产业板块基地,涉及粮食、油菜子、银杏、香菇、白花菜、家禽等17类品种,受益农民达30余万人。 孛畈镇三里村鸿运土特产合作社社员高少文:抱成团闯市场,年收入20万元。 今年41岁的高少文,是孛畈镇三里村有名的“蜈蚣大亨”。 他与十几名社员一起创办的安陆市鸿运土特产合作社,去年收购蜈蚣300万条,产值近600万元,而每条蜈蚣的收购价1.2元—1.5元,利润5毛—8毛,除去加工成本,合作社去年实现利润150多万元,他也分红20万元。 目前,三里村有大小蜈蚣收购户20多家,靠着合作社“引路”,山里农民抱团闯市场,每年都有900多万条蜈蚣“爬”出三里山,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3000多农户增收致富。 过去农户力量分散、信息不畅,既没有销售渠道,又没有议价能力,再好的东西也卖不出价钱来。合作社成立后,切实发挥市场进入、信息传递、产品促销的作用,为农民建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成百上千的农民抱成团,共同应对瞬息万变的大市场,收益则是水涨船高。 不仅蜈蚣收购有“一条龙”,安陆现在成立了诸如兔业、食用菌、大蒜、银杏果、白花菜等78家农副产品合作社和经济组织。“自从有了合作社,社员们腰包鼓了,信心足了,干事更带劲啦!”高少文说。 东莞万江精诚厨具厂农民工谢金泉:一技傍身身价翻,年收入5万元。 作为厂里的技术业务骨干,东莞万江精诚厨具厂安陆籍农民工谢金泉去年月工资4500元。去年6月他和几个技术工人改进的液压机“两次拉伸一体成型”操作技术,将原来的三道工序减少为两道,不仅生产成本节约50%以上,还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厂里给予他10000元奖励。除去生活开支,去年年底他带着5万元回家过年。 早在5年前,没有任何技术专长的谢金泉来到东莞打工,靠着干体力活,一个月能拿2000块钱。2007年,他参加了安陆市里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学到一门车床技术,如今已成为厂里的技术业务骨干,工资也翻了一番。 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安陆每年有近15万农民工外出务工,为了能让农民工有一技傍身,安陆每年都会组织开展机修、钳工、电工、建筑等行业培训,年培训2000多人。同时鼓励农民工通过学习考试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他们跨入优质企业,获得高工资拿到“敲门砖”。 烟店镇碧山村农家乐老板敖永元:沾了李白的光,年收入8万元。 “自从白兆山景区开发后,我这个农家乐的生意是一天好过一天,这都是沾了李白的光。” 烟店镇碧山村东来顺酒店老板熬永元高兴地说道。 6年前,敖师傅一家靠着小酒店,一年也就落个一万多块钱,随着各地“看李白”的小车开进山里,他的酒店生意一年红过一年。如今他的小店一天进账600—800元,节假日的旅游旺季更是高达2000—3000元,除去工人工资和税收场地等开支,敖师傅说,他一年赚个8万不在话下。 近年来,安陆把发展投资小、门槛低、见效快、就业广的小作坊、家庭工厂、农家乐等农村个体经济作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留守妇女就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鼓励有一定资金、技术和客户资源的当地能人和返乡农民工兴办家庭经济,许多农民迅速步入致富“快车道”。 |
Copyright © 安陆信息网 版权所有 |
手机版 联系我们 找回密码 |